CST之網格設置中的一些概念解釋
通常認為高度集中以及場梯度很強的區域的網格需要局部加密
有以下四個選項值得我們注意:
『1』每波長劃分的點數(Line per wavelength)----通常適用于結構尺寸大于一個波長的結構模型
『2』結構線上度上最小網格點數(lower mesh limit)----適用于結構尺寸小于一個波長的結構模型
『3』最大網格與最小網格之比限制(mesh line ratio limit)或最小網格步長(smallest mesh step)
『4』加密PEC邊緣
這些參數也可以由項目模板(Project Templates)和專家系統的自適應網格加密來設置。網格上的紅點(fix points)為固定點,專家系統會強制網格線經過這些點,你可以在邊界盒子,直線末端,圓心以及與圓的半徑等上面找到這些點,黃點是自適應網格加密點。
@ 每波長劃分的點數(Line per wavelength)適于結構尺寸大于一個波長的問題,該參數描述了場的空間采樣率,將Line per wavelength設為10,表示對沿著某一坐標軸傳播的平面波進行至少10次采樣,此時,系統會自動考慮由于材料的變化而引起的波長的改變,所以波長除以此參數決定了最大網格步長。
@結構線上度上最小網格點數(lower mesh limit)適用于結構尺寸小于一個波長的問題,結構線度即最長對角線長度除以該參數就是最大網格步長
@最大網格與最小網格之比限制(mesh line ratio limit)或最小網格步長(smallest mesh step):參數mesh line ratio limit決定了最大和最小網格步長的比率,由于網格線一定要經過固定點,故最小網格步長通常是由結構的局部決定的,如果不設置最低限制,將會生成很小的網格步長,嚴重影響仿真效率,所以當最大網格步長一定時(此值由上述兩個參數確定),參數mesh line ratio limit決定了最小網格步長,當結構局部很小,因而生成了很密的固定點時,網格線可以不經過所有的固定點。在網格劃分中,我們必須仔細的調整最大和最小網格的比率,必須保證其足夠大,否則,相距最小網格步長的兩根網格線將合為一根線,因此必須仔細調整該參數,太小不利于網格對結構局部的分辨,太大使網格步長太小嚴重影響了仿真性能,另外,你也可以使用最小網格步長(smallest mesh step)作為全局網格設置,網格屬性對話框還將統計網格總數,最大/最小網格步長以及沿任坐標軸任意方向(NX、NY、NZ)的網格線數。
不明覺厲。CST菜鳥膜拜大神
感謝大師指導!
哇 老大回來了啊 想念你啊 呵呵 又發文章了哦 頂起
剛回來,看有人問這個問題,就寫了這些東西發上來,原來也打算寫的,一直沒騰出時間來寫
:27bb
謝謝老大,我要好好看看
老大終于回來了啊
回來就幫大家解答問題,辛苦了:17de
老大終于回來主持大局了。呵呵。
呵呵...對這個問題一直都感到蠻困惑的,小編就給解答了,神啊,謝了
多謝小編了!另想問下科大現在有老師開CST的課不?想回母校學習學習。
呵呵,謝謝
應該還在開設這門課,你可以去學校的網站上查查
不過現在看來,好像講的也比較簡單了,當初我學的時候可是什么都不懂,跨專業學的,郁悶了一段日子
哦,謝謝了!我去看看。另我現在正在用CST仿S波段的行波管,仿真結果駐波比在1.6以下,輸入是通過環耦合進去的。實測時環輸入沒探針輸入好,我用探針仿則管子S11(db)很差,在正負0.5db之間抖動,探針耦合不進去,不知道是怎么回事。
感謝老大的講解啊~~
老大終于回來主持大局了。呵呵。
原來是老大!雖然不認識,希望多多關照在下!
這里先謝了!
很有用的講解,十分感謝!
非常感謝,正在學習中,對網格劃分又有了一點了解。
長見識了
謝謝,這個問題一直納悶了很久,我都是把他們設的越大越好的 呵呵 見笑了
受益匪淺阿,以前大略了解一點,現在概念更清晰了,感謝:cacakiki14de
受益匪淺,我對cst一直是一知半解,現在概念清晰了點。
好東西,謝謝小編分享!
多謝老大這番講解,初學概念不清不楚,看了后覺得非常有用
感謝大,長知識了。真的發現還有很多很多的東西都還不懂,路還很長啊,呵呵。
頂起老大果然很厲害:thumb :thumb
頂貼
記得剛上微網時就注意到了這個帖子,當時還叫微波技術網,呵呵
挺懷念的
很好的帖子
對于初學者來說,這無疑是雪中送炭啊~
多謝老大的技術支持
我的模型,時域建模,網格達到1000萬。正在精簡結構和設置剖分方式,希望可以達到200萬以下